满足运营的需求
请听题:某短视频平台,游戏直播业务的日活用户1000万左右,但90%观看时间不足10分钟,运 营希望尽可能多的让用户观看10分钟以上,请分析下该干哪些事情
牢记灵魂三问(自己问自己哦)
问1:这是个啥层级问题? A.战略级 B.战术级 C.战斗级
问2:这是个啥类型的问题 A.是多少 B.为什么 C.怎么做
问3:当前状态下要输出什么成果 A.给几个数 B.报表 C.专题报告 D.模型 E. ABtest
问题层次 | 说明 | 举例 |
---|---|---|
战略层次 | 做了哪个方向 | 我们要抓DAU指标?观看人数?观看次数?这个指标目标多少,要提高多少? |
战术层 | 已经选择了方向,具体做什么事情 | 我们决定了要抓观看时长,尽量让用户观看10分钟以上。那么问题是:我要找更优质的用户呢﹖还是改进直播体验呢?还是找一些大牛主播呢? |
战斗层 | 已经决定做什么事,事情做的大小、多少 | 我们决定了签约主播,那么市面上有哪些主播可以签,签哪些游戏的主播?签来要播多少次,要不要搞个对抗赛让主播show一把,啥时候… |
这是个典型的战术级问题,第一题答案:B
问题层次 | 问题层次 | 问题描述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直 | 是多少 | 今天直播观看10分钟以上的人数是多少 | 不只是一个数,搭建数据指标体系也算“是多少” |
接 | 是什么 | 今天观看10m+人数70万一一不满意啊! | “是什么”的关键是评价标准!找标准也是工作之一 |
解 | 为什么 | 为啥90%的人都看不到10分钟? | 找原因的方法很复杂,需要配合测试和长期观察 |
决 | 会怎样 | 如果我做了Xx工作,观看人数会增加吗? | 做预测的方法也多,很复杂,经常用到算法 |
又如何 | 上个抽奖,人数增加了,可其他指标降了呀! | 高大上的叫法叫:综合评价问题,常涉及复杂评估 | |
间 | 想不想 | 要不要去签约几个美女主播回来? | 转化为:列出支持想法的理由,用数据验证/否定 |
接 | 能不能 | 让美女主播露白花花的大腿,会被查封不? | 转化为:〈黑箱〉数据测试(白箱〉收集过往结果 |
解 | 会不会 | 我到底该怎么做,才能合理合法的让 | 转化为:从问题出发找原因/从手段出发找可行性 |
决 | 该不该 | 我还是决定签美女.该不该现在做 | 转化为:(事后)评估效果(事前)验证逻辑 |
第二题选C。这个问题是个典型的“怎么做”问题。注意,这个问题连方向都没有,因此落到执行层 面,要先解决“做哪些”的大类 问题
数据分析的产出物有很多,每一类产出有特定用途(如下图),结合本次目标,最好先输出一个专 题报告
适用层次 | 适用场合 | 投入成本 | 产生效果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临时取数 | 战斗层 | “这个数据老板要,下班以前得给到,干不完就别睡觉” | 看似投入少,需求一多,非常耗力 | 几乎没有效果,从来不会有人念你的好 |
报表 | 战略层、战斗层 | 跟踪固定指标,发现问题 | 建指标体系耗时,后续维护简单 | 长期内大家都会看,但总觉得看不出啥 |
专题分析 | 战略层、战术层 | 针对专项问题,寻找办法 | 无论啥时候都费时费力 | 短期印象深刻,过两天就忘记可 |
数据模型 | 战术层、战斗层 | 适合模型解决的特定问题(然而经常被当起死回生丸) | 非常吃数据质量,想实现效果需要营销渠道配合 | 如果没做好,就不是露脸,而是露屁股了 |
Abtest | 战斗层 | 有具体业务方案情况下做测试 | 需要大量前期准备,有可能需要准备很多个版本,开发压力大 | 短期非常明显,干多了非常累,大事小事都想测 |
数据产品 | 战略层、战术层 | 有经费/人力/时间的话尽量都做成产品,直观,好用 | 非常多经费/人力/时间投入 | 短期非常明显,长期内 要培养用户习惯 |
互联网企业常用指标科普
SOP,是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
PV (Page View),通常又叫浏览量
UV(Unique Visitor),独立访问用户
VV(Video View),也就是用户观看视频的数量
每日活跃用户数DAU(Daily Active Users)、每月活跃用户数MAU(Monthly Active Users)
平均每用户贡献的收入 ARPU(Average Revenue Per User)
这个分母包括了所有用户,有时候也只统计活跃用户。分母也可以只是产生了付费的用户,也即ARPPU(Average Revenue Per Paying User)——平均每付费用户贡献的收入
GMV是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的缩写,指的是一段时间内(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)电商平台或在线市场销售的货物总价值,不包括退款、折扣和运费等因素
toB和toC业务,数据分析有何异同
首先,toB和toC业务是完全不同两大场景。toC业务面对的是个人的衣食住行的需求,离我们的生活很近。经常我们把自己当做消费者思考一下,就能理解toC业务是做什么的。而toB业务则是服务企业生产经营
toB类业务数据记录往往很少。toB类本质上就是“谈生意”。谈生意,就需要大量的线下沟通,越大的客户,要求越多,越不能指望客户在一个APP里戳两下就把几千万上亿的钱掏出腰包。而很多toB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很低,沟通过程基本都靠销售自己完成,导致过程数据严重缺失。数据缺失,自然导致数据分析师很难分析出啥东西了
在toC业务里,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是两大有差异场景。
线上业务:APP、H5、小程序
线下业务:店铺、业务员、电话推销、短信
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的最大区别在于数据量。线下业务数据量很少,很多时候,连基础的RFM分析都做不了(因为没有用户ID),相当多的线下业务,是基于订单、工单、采购单等单据进行分析的,这一点让习惯了线上数据的同学们非常难受。不过线下业务的分析,都有其成熟、固定的逻辑和套路,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。
在一个企业内,根据工作流程不同,分析的场景有明显差异,简单的可以分成:
1、前台:直接面向用户的,产生收入,获取客户的(销售、推广、增长)
2、中台:对前台起辅助作用,增加收入,减少损失的(品牌、营销、运营、风控)
3、后台:支持前台、中台工作,交付产品/服务的(研发、生产、设计、供应、客服)
前台的分析大多可以用:人、货、场的逻辑来描述。因为直接产生收入,所以相对容易通过拆解构成收入的指标,来区分出影响收入的因素,进而找出问题来源。
中台的分析就复杂一些。因为是叠加在销售之上增加收入,减少损失。所以各种因素相互交织,较难分析清楚。
比如:
- 剔出“自然增长率”“季节变化”,才能看到真实效果
- 间接手段(比如广告、社群、内容)产生效果的逻辑梳理
- 间接手段(比如广告、社群、内容)产生效果的逻辑梳理
这使得中台的数据分析,分析逻辑都很复杂,并且需要多角度,多批次的测试和对比,才能见效
后台的分析则更纠结。
一方面,后台的采购、供应、生产,受生产线、交通等客观条件限制,短时间内有能力上限;
另一方面,后台的供应量又受到前端影响,需求预测不准,需求反复变动,都让后台乱成一锅粥,分析也不会准。
所以,虽然后台也有类似EOQ模型( 经济订货批量 economic order quantity (EOQ))、分配与网络模型这些科学算法,但是还是得结合前台的一起看,该拍脑袋还得拍。
当然,如果和toC/toB、线上/线下结合,能产生的场景就更多了。比如都是在线上卖商品,平台电商(入驻天猫、抖音、拼多多等平台)自营电商(自建APP并推广)就是完全不同两个场景。数据来源,运营方式,分析思路都不同。